原标题:宋志雄誌---广州创业者
宋志雄誌---广州创业者
(本文是作者亲历整理,未经许可节选采用,皆为故意侵犯知识产权)
漫步珠江河畔,靖海路口的虎标万金油大厦前,有一雄壮伟岸、黝黑健肌的工人塑像,作品名叫【创业者】。
因为这是战后城市建设的方向标,融汇了老一辈城市建设者的智慧与努力,所以我将它列入【岭南工艺美术概论】之(现代城市的工艺美术)章节中,回味塑像的创作初心,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1949年,战争停止了,国家和平后,城市建设就放在了第一位。中国农耕社会的历史,是继续还是变革呢,成为当时的主政者思考的尖锐问题。
从工商业改造到城市人民公社,几轮经济策划的挫败,广州的主政者意图将广州城市经济发展转向为华南地区的重工业制造中心。
为了记录这历史转折,邀请民族艺术家尹積昌在珠江堤边、原程璧光塑像的位置,树立一个纪录塑像。
(此为网络图片,多谢出处!)
这是尹積昌创作塑像的初心
(尹積昌资料由学术指导置换而得)
号召工人齐心努力建设新城市
形像一个工头在呼唤讲说
朱光市长参与了构思,认为空谈无用,要以产业工人为主体,振奋民众的希望
当时以苏联为榜样,建设新的城市结构
产业工人包括许多行业
电力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这塑像就在五仙门发电厂附近,于是设计了一个手拿加煤铁铲的工人形象
图稿画出来之后,有徒弟说;师傅,广州坊间骂人至毒的语言系“冚家铲”,这铁铲形象树立于公共场所,会令街坊反感喔。
原来尹積昌来广州才几年,未熟悉广州的民间风俗,听落有道理,于是就改稿了。但当时广州的工业都是些小工业形式,以哪个行业为标志呢?士巴那?小气了
基础工业的焊工?
从落后的小工业中开展技术革新的工人?
1960年初,广州市委提出继续以钢为纲,发展重工业
重工业以哪个行业作艺术表达的执重呢
以钢为纲,首选了炼钢工人
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也构思了拖拉机
广东是中国的糖都,广州重型机械厂制造的糖厂设备,解决了蔗农的出路
重工业推动农业!构思出来并定稿了
齿轮人的塑像棚架搭起开始塑造了
这时世界石油化工的衍生品塑料,因为注塑机器的成就而兴起,香港塑料行业的成功震撼了主政者的思维;发展广州的塑料轻工业!于是,这重工业的象征就被打破了
当时广州还没有轻工业的标杆代表,怎样创作一个代表人物,困扰着艺术家的思维;没有生活和深刻的感受,特别是强烈的冲动,是不可能做出来的。
新兴工业的阵地,要尽快抢占;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在构思趁热打铁的形象
以抡起铁锤的姿势,显现南派雕塑的特色
雄劲的肋骨透现出力量的迸发!
泥模做出来后,尹積昌日夜沉思,挑剔着每一细节,终于又放弃了这个设计
因为塑像立在珠江边,过于单高承受不了广州密集的台风天气,于是再改为低盘而踞
做出几个泥模来选择
定型之后,搭棚开始塑造了
雄壮英伟的塑像,赤胴凸起的肋骨,搭膊围巾,隐含强烈的地方气候特色及工人形象
人物脸型以珠三角人群的特征,饱经风雨而坚毅奋发,嘴角充满自信
塑象园地以一个箭头向前,寓意广州的城市建设发展方向
安放场地整理好,两边种上树木衬托
经历了一年多的设计更改,塑像矗立在省总工会前
这一班充满热血的艺术家,期望城市建设的发展能带来美好的生活
的确,之后广州轻工业的发展,真切地改善了民生,成为华南地区的领头羊...
这默默的激励,纪录了一个时代,也启发以后的因变而变...
一个艺术家,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尊重民俗,才有传世的作品...
在这塑像的后面,曾经有二轻展销部,吸引世界各地民众来购买广州的轻工产品...
每一个时代的变化,广州都能随变而变。这个城市的建设成就,工人阶级曾经是撑起这经济的支柱...
只有尊重劳动者,城市才有新活力!
更多广州文化的解读,请继续关注...
越秀是广州文化的中心,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
那些宠养在冷气房的文化局“娇儿”,高薪寡廉,可曾在寒风细雨、暑天烈日中深入横街窄巷,写一篇在自己属地文化调查的原创文章吗? 问责越秀------建筑文化之惨痛
看到这保护招牌,感动得我老涙纵横---你们知否这是我饿着肚做出来的成果吗?
这些在冷气房工作的职能部门,冷手执了个热煎堆,以掠夺民众利益为政绩。你们别给人民政府这四个字蒙灰...
这肯定会成为广州故事流芳百世的!
结构多了,总会惹灰尘,常清扫才会干净...
资格
这是我的资格证书
泣血后记
在广州,从来没人可以有这样的深度精细记录解读这些城市文化,这些都是从我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出来的。然而,面对广州这样恶劣的文化环境, 广州良知---官僚文化的模范 我经常问自己,还再写不写下去?不写---一个城市文化内容就有所缺失了。写---它真的不可果腹,甚至呕心沥血的成果会被官僚文化所褫夺。
真的,在中国近代城市文化史中,广州的文化是顶尖的!
申遗活动,本来是对城市文化的激励及提升,但在法规未有完善执行的年代,却成为权力寻租的腐败源。我曾经领教过申遗的滑稽待遇, 问责越秀---你有资格评判吗? 即使如此,我还是会继续发掘整理这些城市文化的精华,逐一写成专门论文,给历史一个个详细的记录。
今天,我不再相信那些小圈子内定的什么申报活动了,写好的文章,定好价钱,放在微店里,对抄袭剽窃者也有索赔的依据。按照版权法的期限,由他摆着吧,看哪个主政者认为有用就付款拿去,注意:这是税后价!
现任的主政者们,实在对不起,我并非为难你们。抄袭成就者,有的升了官,有的发了财,有的做了博士后,有的还在威胁我。我全心精细记录广州历史文化这么多年,却落得个一身清贫,究其原因,原来是官僚文化以掠夺民众利益为政绩,反正我退休无钱一身穷、空有满腹文化屎,豁出去了...
台湾的专业学生为探寻广州窗花的文化内涵,凭宋志雄、仓前街的线索,远渡海峡,逐条街、逐间屋来问寻,拍成纪录片向世界讲述广州窗花之美...
广州窗花的文化,尚在腐泥中沤炼,等待着春天的破土而出...
广州窗花之美,将百态娇姿尽现,足可成为世界建筑装饰界研究上个世纪摩登建筑文化的成就,这是广州文化的新名片...
相关链接返回首页,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