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村:隐藏在广州闹市最有工业味道的片区。
荔湾老城,火车站附近,
有一个千年之久的低调片区。
它,见证了广州近代工业的兴衰,
也曾见证了广州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如今它的辉煌却渐渐消失……
它的名字叫做:西村。
与高楼林立的商圈不同
吵闹的大概只有火车缓缓驶过的鸣笛
朴素到你不敢相信会在大城市中出现的房子
正是上世纪西村工业繁荣的厂房
拥挤逼仄的过道
五颜六色的内衣总是在头顶飘荡
留下来的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去市场买盆花打发下日子也就这么着
老人家大多是同一个单位的同事
某个厂或是某条火车
岁月给予这个地方的是充足的闲暇
就连猫咪也是慵懒自娱自乐的
直到今日,西村仍保留着
当年工业化的众多遗址给后人品味
关于西村
你也许不知道
西村以前并不属于广州而属南海县
直到后来被广州划走,改属荔湾区
由西场、西溪、增步、大岗元、黑山组成片区
不为人知的“前世今生”
西村是解放后发展起来的工业老区
你知道“豉味玉冰霄”“双喜啤酒”是什么牌子吗?
作为新一辈广州人是闻所未闻
其实它们都是上世纪50—60年代产于西村的酒
当年广州第一家大规模生产的饮料厂就在西村地区
专生产米酒、啤酒、汽水等供应全城
如今几番兴衰之后
啤酒厂不再
旧址便隐身在OE原创元素创意园里
伴随着进驻的商铺、餐厅、电影院…
新旧共存在同一个空间里
除了酒业
西村的广州石灰厂、电石厂、水泥厂等
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
如今水泥厂的旧址就在增埗公园中
但如不是提前了解我想我也不会知道塔楼的过往
所以是否可以考虑维护并标记呢
题外话:西村的窑文化
它的工业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专门生产出口到南洋、阿拉伯国家陶瓷的西村窑。西村窑址,是北宋时广州规模较大的民间瓷窑址,以烧外销的青白瓷为主,在增涉河东岸岗地上。后窑址被发掘,南北长1公里多,残存的3处堆积以“皇帝岗”的最大。
惊为天人的“小中山堂”
前面的石灰厂旧址属于增埗公园的一部分
位于西增路深处,位置偏僻却分外雅静
来到增埗公园就不能不提东面的对山园
对山园建于上世纪30年代
由于设计风格、建筑材料与同期的中山纪念堂
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也被称为“小中山堂”
“对山园”的主人,是当时
军阀陈济棠的军需处长兼广东银行副行长黄冠章
以前这可是他的私家别墅群
民间传言他挪用当时建中山堂的剩余建材
在此为母亲修建了占地约9000多平方米的别墅
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就不考究了
难得是这备具岭南特色的建筑如今免费开放
虽然内院还没能进去看看
但欣赏外院周边错落的假山鱼塘
逍遥畅泳的游鱼、和琳琅的红墙瓦片
霎时间完全令人抛却烦嚣
时不时还能和猫咪玩捉迷藏
飞檐走壁在屋宇之间
嘻嘻还是被我抓到了新鲜小白和小花一只
抬头看见的钟型窗
可以说是广州绝无仅有的了
窗户外形呈座钟状,内饰横竖木质框架
可前后推拉,也可上下开合,精巧而多变
如果不是得以复建
这种“绝版”窗户恐怕就随木头的腐烂永远湮灭了
在石灰厂塔楼旁
还保留着过往的儿童设施
只可惜,已经没人玩也没人看守了
出了公园是一条长长的河涌
偶尔有骑行的人经过
向右走远点能看见对岸的富力桃园
向左走则是一排排错综复杂的旧楼曲小巷
大概就是当年厂房的宿舍楼吧
令人想起小洲村那些砖切的瓦房
人去楼空已是司空见惯
只有少数的老人家仍住在此处
对比之下,城中村似乎也挺好
书香缭绕的百年学府
走出增埗公园往回走
平房里的小动物趁午后亲昵的玩耍
除了风飘下的黄叶和麻将声
这里安详的让人想入睡
偶然间看见需要转三圈的“超长”天桥
在广州现在是很少看到了
仔细想想,桥面的坡度很平
也只有节奏慢的老城区才有心思建这样
所以在旁边,果不其然就是一众高校
百年老校广雅中学和协和中学都在附近
红砖瓦墙的铺设、绿意盎然的景致
不止在东山才能看见噢
望这鸟语花香的大校园
眼里不禁充满小星星…
协和小学同样历史悠久
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由美国碧卢夫人
城广州西关创立,命名"慈爱幼稚师范学校"
直到今天作为省一级小学发挥带头作用
那些球场上“厮杀”的兄弟闺蜜们
什么时候球场上再来一局
说好的这次不许再撞膝盖、不许假摔了
输的还是请全team吃大班吧
十几年必吃的老字号面店
大班可以说是周边街坊、学生哥的“饭堂”
在这边读书的住过的人不可能没吃过
就隐匿在这条清净的小街上
小店开了十几年还是一个样
餐单纸还是用的手写
奶茶还是放在老式冰柜里自己拿
招呼的都是叔叔阿姨感觉很亲切
店里的位置有限
大家更爱在室外的矮桌小凳上一坐
边喝奶茶边“吹水”边等开餐
嘿嘿嘿,所以等吃的上桌
奶茶没了大半杯也是正常的
先来一张大合照
点的是招牌牛三星汤、云吞面、猪油捞面
别看着似乎很平凡
实际上光顾的街坊邻里多得是
一碗牛三星加一碗面
整个人马上充满能量
带着米酒香的牛三星汤很是爽口
让人吃到停不下口!
云吞面的份量不是开玩笑
一个男生去也不一定能吃完
所以为什么学生哥钟意来吃也是有原因的
虽然没有鲜虾蟹子云吞来的“豪华”
但胜在朴实量大、性价比高
吃完不妨再沿着小路走走
没想到90年代的计划生育宣传栏还在
抢眼的大红字和复古的彩绘保存得很好
“计划生育,利国利民”
当年还真是喜欢用字整齐、对称押韵啊
我喜欢老城区有点狭窄的街道
和那几乎把天空遮盖住的大树
给了我安心的感觉
虽然城市的发展趋向标新
但我们可以趁闲暇时间回到老城看看
这个广州最有工业味道的片区
老板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返回首页,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