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传奇广州】百年工业传奇史就在这城市记忆墙上
广州海珠区是中国橡胶工业的发源地,白鹅潭两岸从晚清以来一直是航运仓储中心,1932年筹建的广州造纸厂是当时亚洲最先进的造纸厂。
工业大道沿线背靠白鹅潭深水航道,是上世纪50年代初市政府规划的主要工业区,广州造船厂分厂、重型机器厂、第一橡胶厂、电池厂、自行车厂等大中型企业均在此落户。
改革开放后,曾涌现出洁银日用化工厂、万宝电器集团等全国著名企业。
去年某出很火红电视剧中,女主角提到:“沧海桑田,世事变幻,从前山峰峦起,将来一马平川”,工业大道上的工厂慢慢给历史的长河给淹没,换来高档的楼盘拔地而起。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工业大道的历史变迁,希望大家喜欢!
以下文章来源:广州日报、金羊网、新快报、 微社区e家通海珠沙园、中国广州发布(ZGGZFABU)、海珠发布等综合
一条大道,以工业为名,曾经撑起广州工业半边天:广州第一艘万吨巨轮、中国第一台离心机、世界上第一件钛制潜水服……这些里程碑都铭刻在工业大道上,约8公里长的工业大道成为广州经济重要支柱。
万宝牌电冰箱、虎头牌电池、五羊自行车、双桥牌味精、双鱼牌乒乓球等全国知名的轻工业生活产品,同样出自这条大道。这里不仅是广州工业历史的见证地,更是广州工人的骄傲。
有人说,工业大道上几乎每个工厂都有属于自己的“全国第一”!
近日,在海珠区工业大道中沙园地铁站出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正式对外开放,让市民在感受沧桑厚重的工业文化的同时,探寻广州生动清晰的工业印记。
整个主题文化墙全长133米,以工业大道印记为主题,打造“共和国工业化历史印记”“激情燃烧的岁月”“劳模典范”“忆往昔峥嵘岁月”“工业大道变形记”五个主体部分。展示包括工业大道厂区分布图和广州重型机械厂等代表厂史,通过印刷机、离心机等老机器外观改造以及5个经典故事,从开篇到结语,展示脉络基本反映了工业大道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主题墙设置的“激情岁月”部分,精心遴选广纸开拓者刘宝琛、陈丕杨东渡日本查勘、交涉、移返被劫设备,广州“双鱼”的奥运金牌、广州航海仪器厂精益求精、诚信五羊重铸辉煌等历史资料,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一个个故事如同一根历史红线,不但串起工业大道的发展轨迹,更在潜移默化中让市民传承工业精神。
重现那此年的旧工业气息
工业大道印记主题文化墙抛弃了二维平面的展示方式,以具有工业历史的装置艺术、情景式主题浮雕墙、图文兼备展示板等多维立体的方式讲述工业历史。其中尤为特别的是由浮雕制作的“广州造纸厂”、“广州第一橡胶厂”、“广州造船厂”等六大主题景观,浮雕上的场景都是工人们熟悉的工厂景象,以浮雕的形式展示,更加引人眼球之余突显怀旧气息。
(浮雕制成的“辽阳”号下水图)
在材料上,文化墙使用了镀锌的缸体为主题,以老旧红砖墙画、外墙漆等室外耐久材料,努力达到“有历史感”却“持久耐用”的效果。
城市记忆——工业大道的由来
工业大道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西部,全长5540米、宽40米,是一条呈西北至东南走向的主干道。全路由工业大道北、中、南三段组成,北起人民桥南端凤安桥,南至石溪涌接南洲路。
为什么叫“工业大道”?广州街坊都知道,这里曾经扎根多家足以改变广州乃至全国的工业企业。
而更早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初起,当时工业大道一带主要还是农田、沼泽,工业厂房就已经陆续出现。
顺德县人薛广森创办的民族工业“协同和机械厂”就在工业大道一带开办,在1915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75马力柴油机。
20世纪20年代之后,陆续有各类企业开始在这工业大道一带开厂经营。如,1932年开始建设的广东省营制纸厂;1933年前后开设的多家中小型印刷厂;1944年前后开设的多家小型橡胶厂等。
这些企业成为广州造纸厂、东方红印刷厂、广州第一橡胶厂的前身,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洁银牙膏”的生产厂家广州洁银日用化工厂以及其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前身广州软管厂就在这里开办了工厂。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诞生
根据《广州市志》,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广州有一批规模较大的工厂进行筹建和扩建,决定开辟海珠区南石头、凤凰岗一带为新的工业区。凤凰岗以南当时还是一片沼地,地质条件较好,而且又临珠江南河道东岸,水道便捷。所以就在该地区开辟了一条工业主干大道。
1951年2月,广州造纸厂在工业大道(当时尚未命名)落成投产,带动了不少进驻。
1952年开始,广州“河南”郊区被作为广州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加以建设,广州市政府决定开辟一条大马路,建设工厂,并将这条大马路命名为“工业大道”,迄今已过甲子。
随后,不少中央及省、市的大中型企业纷纷落户工业大道。包括广州造纸厂、广州通用机器厂(广州重型机器厂前身)、广州造船厂等30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陆续在此扎根,形成规模宏大的工业区。
就这样,这个占地面积不过5公里左右的片区,从撑起了广州工业的半边天,到最终各大老国企转制、搬迁,个中记录太多太多广州人的集体回忆。
20世纪60年代的明兴制药厂厂房。
明兴制药有限公司现址。
那些年 工业大道第一的
威水史
1954年,广州重型机械厂试制成功全国第一台离心机,成功制造出第一颗上天卫星的零配件,并于上世纪80年代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件钛制潜水服;
1956年,广州第十一橡胶厂开始生产乳胶产品,并成为首个生产避孕套的国有企业;
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广州第一橡胶厂制造自行车胎、摩托车胎、多用途系列轮胎,出口量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广州电池厂属下的555牌、虎头牌、五羊牌电池开始向国外出口,成为国内最早出口的电池产品;
上世纪70年代,广州造船厂自主研发了“高速鱼雷快艇”、“大型导弹防卫舰”;
1974年,广州造船厂自主研发、生产出广州第一条万吨巨轮;
上世纪80年代,第一军医大学和广州洁银日用化工厂研制出广东省第一支药物牙膏,也是中国最早的药物牙膏之一,风靡全国。
1988年,万宝冰箱工业公司年产电冰箱1013001台,进入世界八大电冰箱生产企业行列……
旧厂区变身创意园
正如50年代初,从一片农田变成工业聚集区那样,如今的工业大道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变化着。曾经的工业企业广纸片区被海珠区视为今后经济发展的“西引擎”。
广州造纸厂位于工业大道中片区,2007年开始,广州造纸集团逐步搬迁到南沙,在工业大道屹立了70年的“纸城”逐步消失,整个广纸地块上的工业脉络几乎每天都已惊人的速度在流逝。除了那支高耸入云的大烟囱得以保留之外,现在广纸片区几乎已经找不到其他工业痕迹。
广州造纸厂旧址。
从工业大道中一直往北走,当看到那高耸的水塔,你就会看到东方红印刷厂。东方红印刷厂坐落在工业大道313号,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曾经主要生产经营的产品有:商标印刷、彩盒画册、金属印刷、铁罐制品、不干胶印刷、特种票券、再生PS版材、UV上光、复膜磨光、啤粘纸盒、多彩丝印等。在80年代,它是中国第 一 张即开型刮开式福利彩票的印刷企业。
光从大门看上去,如今的东方红印刷厂与过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其实,整个厂区内部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只要进去绕一个圈,你就会发现,昔日的东方红印刷厂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充满小资情怀的文化艺术创意园区。
在工业大道,成为创意产业园的其实远远不止东方红印刷厂。
曾经以生产洁银牙膏最为出名的广州洁银日用化工厂。如今成为了“乐善2号”创意园。创办于1928年的广州电池厂如今也成为了美食文化园。
广州电池厂原址如今已改造成“花城往事”美食区。
星群药业坐落在工业大道的“尾巴”上,面前的主干道正在进行地铁施工。其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广州星群制药厂。经过六十多年,公司已发展成一家拥有6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约4亿元、年创利税逾8000万元的医药制造企业。
根据广州市政府关于“退二进三”决策部署,星群公司等企业被列入全市第三批环保类“退二”企业名单,计划搬迁至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的广州白云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
说到万宝冰箱厂许多广州人第一印象是海珠区江燕路268号万宝厂区门口,每天都有大量车辆排队等待提货。在上世纪80年代,出产的冰箱却是广州的一张名片。
如今,万宝冰箱厂已经搬迁到从化鳌头,从化新厂区面积达500亩,产能一下提升了近3倍,并打造了完备的制冷全产业链。
随着“退二进三”政策的实施,工业大道未来又将经历一场新的剧变。工业遗址将再次被时代吞噬。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在它们还没消失之前,拿起相机,记录下眼前这一切。
68岁的广船退休职工陈伯在“广州造船厂”大型浮雕前驻足良久。“从设计稿向社区征求意见的时候,我便一直关注这面主题文化墙。如今,那个时代越来越远,年轻人也很难再亲眼看到这些老机器的模样与恢宏,而这面主题文化墙能让年轻人感受历史和激发民族自豪感,更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陈伯说着竖起了大拇指。
昔日广纸。
(文章来源于网络,来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返回首页,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