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州超10万家企业“上云” ,数字化转型居全国第一梯队
车间内是轰隆隆运转的机器,操作人员在中控室对着屏幕点点鼠标,便能控制机器的运转……随着广州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这样的场景在制造业企业中越来越常见。
近年来,广州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抓手,从供给端上打造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从需求端上落实省“上云上平台”服务券奖补政策,引导集群内中小企业基于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上云上平台”企业超10万家,上云企业数量居于全国第一梯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率更是超过40%。
广州华糖食品有限公司的中控室。
制造业企业积极转型 成本大降产能翻倍
走进广州华糖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华糖食品)的包装车间,一包包编织袋装白糖顺着传输带运送到码垛机,由机器调整好摆放位置后,叉车驶近再把白糖运送到仓库。这个车间日均产能是600吨,以前需要60个人才能完成任务,经过技术改造后,如今10个人就能搞定。
华糖食品是有着60多年发展历史的“老广”企业。通过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研发,华糖食品目前拥有占地6万平方米的国内最大精制糖基地,已成长为全球跨国大型食品公司和国内知名食品企业的主要食糖供应商之一,精制糖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 30%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亿元。
在另外一头的制糖车间,一排巨大的制糖罐正在运作,其运行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水位高低等,一一同步出现在中控室的大屏幕上。“以前要开机停机都要依靠人工去操作,敲一下是启动,敲两下是停止,敲三下是暂停。现在中控室敲鼠标就可以了。”华糖食品副总经理邓广华介绍,从2017年开始,华糖食品着手进行自动化改造,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能耗也随之减少,产能更是翻了一倍。
不仅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广州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在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利用5G网络和技术,结合MEC方案,京信通信围绕自主研发的5G基站产品,实现了基于5G的AR远程技术支持、生产制程高清标识、基于MEC的数字化SMT车间管理、基于MEC的5G云化SMT视觉、基于MEC的智能化测试系统、5G云化AGV、云化人脸识别、基于MEC的室内定位等8个场景实践应用。
京信通信生产技术副总监李静炎介绍,借助5G技术,京信通信打通从网络到终端(云、管、边、端)的企业生产流程,实现设计、生产各环节的互联互通,如今,一个工作人员可以同时兼顾监控多条生产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京信通信在生产环节中多处运用5G技术。
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丰富 数量居全省第一
企业的快速“上云上平台”,离不开支撑平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随着华南地区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落户在广州,广州成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建设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城市之一,广州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日渐丰富。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国家级网络空间核心基础设施,是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工业互联网的中枢神经系统。建立一个统一的标识体系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互联网标识就相当于我们日常互联网的域名,通过标识解析,我们就可以得到机器、产品以及信息服务地址。”工作人员介绍。
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展厅,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溯源二维码。用手机一扫二维码,记者手机上马上就显示出一款电热水器的溯源信息页面,上面有认证信息、品质追溯、商务信息、售后服务等信息,清晰的标明了产品品牌、型号、产地、能耗,还附上检测报告、生产过程的视频记录。
华南唯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正不断扩能增容,国际域名K根镜像和A根镜像相继开通。截至今年3月底,顶级节点接入二级节点达33个,累计标识解析量17.1亿,居全国五大顶级节点首位。其中,目前广州已聚焦船舶、电力、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家居家具等行业建成15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居全国城市首位。基于标识解析的关键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创新应用日趋活跃。
国家顶级节点(广州)启动以来,吸引了不少企业把重量级的工业互联网项目在广州落地。通过与行业标识解析节点服务结合,不少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广州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提供平台支持。据广州市工信局介绍,目前,广州128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入选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数量居全省第一。
2018年总部落户广州的树根互联便是其中之一。树根互联副总裁修斌介绍,公司拥有国内首个自主可控的平台型通用工业操作系统——根云(ROOTCLOUD)平台,并打造了工程机械产业链、定制家具产业链、智能铸造产业链等20余个产业链平台,服务细分工业行业81个,连接了超过87万台工业设备,连接超5000亿资产。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展厅内展示燃气具的生产环节,最后生成溯源二维码。
分类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
推进五大产业集群数字化建设
从2018年到2020年,广州市安排各级财政资金超5亿元用于支持制造业数字转型,在工业互联网、服务型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示范企业、项目、平台。目前,广州全市“上云上平台”企业超10万家,上云企业数量居于全国第一梯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率更是超过40%。
在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政策文件上,广州近年来动作频频。2020年,广州出台了《广州市推动规模化个性定制产业发展建设“定制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这是全球首个聚焦个性化定制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政策,致力于将广州打造为规模化个性定制产业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产业集聚地。
随后,广州又出台《广州市深化工业互联网赋能 改造提升五大传统特色产业集群的若干措施》,专门针对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箱包皮具、珠宝首饰、食品饮料等五大产业集群,提出了建设五大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百家数字化转型企业标杆、推动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等措施,推动集群企业数字化转型。此外,政府还积极引导资金进行扶持,数字化特色产业集群平台建设项目,最高可获得1500万元补助。
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问题,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广州引导中小企业普及应用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模块化工具,打牢数字化基础。针对基础好、实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广州鼓励支持牵头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输出技术经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下一步,广州将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化转型体系,依托工业互联网打通终端市场和产业链上下游,促进形成“链式整合、集群带动、协同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夏嘉雯 通讯员 穗工信宣返回首页,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