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州首批15个新型产业用地分布六区,容积率升至5.0
南都讯 记者赵安然 通讯员穗工信宣 与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产业带隔江相望的荔湾海龙科创区,是荔湾区多个重点项目聚集之处,在广州全面复工复产以来,这里每个项目的建设施工都热火朝天。
4月初,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印发《广州市新型产业用地(M0)准入退出实施指引(试行)》(下称“M0实施指引”),为广州先进制造业用地带来利好,为推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创造可能,包括海龙科创区在内的首批M0用地项目共计15个,分布在广州六个城区,M0用地容积率最高可达5.0。
容积率提高,地价比办公用地低20%
去年,《广州市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中,新增一种工业用地“新型产业用地(M0)”。新型产业用地是指为适应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新人才的空间需求,用于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测、无污染生产等环节及其配套设施的用地。用地规划原则上在市级核心区、区级核心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0米范围以外选址。
广州市首批M0用地项目共15个,分布在荔湾、白云、花都、番禺、增城、黄埔,其中荔湾区项目最多,有4个,白云区M0项目合计占地面积最大,约19.8公顷。首批有10个项目已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其他尚处于意向阶段。
据广州市工信局方面介绍,新型产业用地(M0)容积率不低于3.0,最高可达5.0,高于一类工业用地3.0-4.0的容积率。“对企业来说,土地利用率提升约25%,企业的产能相应提升。”名创优品股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负责人方贵斌表示,企业总部将落户在海龙科创区,占地面积17000多平方米,按照最新的M0容积率测算,可建设8万多平米共30层的科技大厦。
新型产业用地不仅容积率提高,其地块形态与办公用地标准一致,但地价仅为办公用地楼面地价的20%,“以更地的地价减轻创新企业的成本负担,有助于广州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广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年度地均达产税收不低于80万/亩
容积率高、地价低,这么好的地块是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拿下?答案是否定的,M0的拿地门槛相对较高。根据M0实施指引,M0供应对象原则上应为单一主体,属于制造业企业、信息服务业企业、科技服务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村集体改制企业或产业园区平台企业。
同时,对主体有严格的投入产出监管,包括项目开工时间、竣工时间、投产时间、达产时间、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地均达产税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如M0的中心城区投资强度应不低于1200万元/亩,外围区域投资强度应不低于800万元/亩;存量普通工业用地转为新型产业用地的局部改造类项目,投资强度应不低于300万元/亩;年度土地产出率中心城区不低于2000万元/亩,外围区域不低于1200万元/亩;年度地均达产税收中心城区不低于120万元/亩,外围区域不低于80万元/亩;原则上每公顷新型产业用地(M0)引进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高成长)企业不少于1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少于2家。
M0实施指引还明确了产权分割转让条件,产业用房可按幢、层等固定界限为基本单元分割登记、转让,最小分割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分割转让对象应为从事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测、无污染生产等环节的制造业企业、信息服务业企业、科技服务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受让面积土地产出率或税收强度需符合规定的投入产出比监管要求。
据悉,M0产权分割转让是为了发挥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龙头企业出租或分割给上下游企业的模式,打造完整的新兴产业生态链。返回首页,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